随着跨企业、跨行业、跨国别合作的模式变迁,数据的流转使用越来越凸显其价值。有价数据在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使用等各个环节都面临着严重威胁,屡屡发生的数据破坏、数据泄露事件,对社会和组织机构造成了一定危害。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此,国家对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生产要素。2021年9月,《数据安全法》正式实施,维护我国的数据主权。
在2022年6月审议通过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中强调,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数字技术构成的基础设施具备原生一体的安全能力,以数字安全可信为本,为数字时代保驾护航。
“数据安全”是沉疴顽疾 需细调“漫”养
早期的数据安全属于信息安全范畴,聚焦于数据静态存储的安全,主要是加解密,无权使用者无法解密,但无法应对动态威胁、管控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当前传统的数据安全属于网络安全范畴,是在早期的数据静态存储安全的基础之上,针对数据的存储(静)、传输(动)和使用(用)过程中的风险与威胁,提供各种安全机制。但其外挂堆砌式被动防堵机制,不具有天然主动免疫,无法应对今天的多样动态威胁与攻击。
数据与安全可信原生一体,不仅安全而且可信,数据被保护对象与防护机制“孪生同体”、“密不可分”,在存储计算通讯的同时并行进行实时安全可信防护,逐级验证构建可信链条,提供存储计算通讯的安全可信,确保数据资源和操作全程可测可控,提供安全可信的存储计算通讯环境“主动免疫”。
数据安全堪忧 利与弊谁主沉浮?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虽然促进了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提升了产业增长点,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数据安全风险隐患和挑战。
挑战之一如黑客,一直是信息安全、个人隐私和国家战略安全的严重隐患,是各行各业的保障数据安全道路上的大敌,常常深陷各类数据安全事件。
此处仅以安防产业举例,浅析数据所带来的利弊、挑战。
安防大数据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往往无法覆盖之前的数据,需要对有价值信息进行抓取,需要大量的储存空间。因此,数据的获取和储存一直是安防行业的难题。
有资料表明,一平方公里产生的数据集每天可产生数万TB字节的数据。由此可想,每日数以千万计的视频、图片数据量不断积累,一个城市一年的数据积累量该何其巨大。
同时,随着安防体系越加开放,系统集成化、数据平台化、监控网络化已成为安防行业的现状,越来越多的服务商、集成商加入安防体系之中,覆盖面扩大,也意味着信息泄露的概率变大。
控密双态互补相成,根据数据分级分类、敏感度、合规要求、及成本,双态能够同时存在也可单一存在,遵循“原生安全Native Security”的理念,秉承“天然一体、主动免疫、始终验证、持续防护”的原则,做到“原生一体,安全可信”,覆盖“动静用转”和“云网边端,实现新一代数据安全,充分发挥数据的巨大价值,保护数据和隐私,保障数据相关各方的利益,并做到合规可监管,极大帮助数据安全治理,确保数据的充分利用,为数字时代保驾护航。
甘肃华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陇ICP备17001897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329 号